925直播吧 > 新闻资讯 >

关于中国足球讨论的几点讨论

2022-04-20 06:21

这本来是一篇库存的旧文,但在见到了令人震惊的中国足球讨论环境后,决定增补了一些内容之后发了出来。

2022年4月17日,一个平常不过的日子。

这天距离国足的上一个比赛日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距离国足的下一个比赛日……好像接下去都还没有确定的赛程。这一天,连距离中国俱乐部在亚冠上的惨案都已经过去了48小时,“国足”二字却又上了热搜。

令人震惊的是,国足再登热搜的原因,居然只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名叫“毛罗”的营销号发力,写了一篇标题里包含着“国足0-12马来西亚球队”这样博人眼球消息的文章。

之后,就是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剧情了。从短视频平台开始,到各大社交平台上,营销号们都将“国足0-12马来西亚”作为了流量密码。更有甚者,我看到过额一个大言不惭的娱乐新闻营销号,声称自己“贼心不死深夜看国足,谁知道怎么就又输了一个0-12”……

我确实不知道,国足怎么就输了0-12了。

从去年年底的两场十二强赛开始,国足始终处于国内舆论的风口浪尖。连败、越南、范志毅、海参、白斩鸡、散步,这些关键词串起了关于国足的几乎所有主流讨论。

在这些讨论背后,很多圈内人在议论关于“批评国足的资格”这个问题:老实讲,我从来不觉得足球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所有人都能批评任何一支足球队,更不用说中国人批评代表中国足球出战的国足了。

足球是一个属于公众的公共文化议题。从足球走出英国公学校门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成为了广大工人阶级日常生活消遣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要阻止公众里的大部分批评足球,显然是一件不合适的事情。

然而,关于“批评的资格”的讨论,实际上的核心在于批评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说,现在的大部分人都拿着怎样的论据来“批评”国足?

这其实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当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以数据为目标,希望成为大部分人的阅读工具时,他们也理应承担起相应的公共社会责任,至少尝试阻止不实信息的传播。

不实信息有两类:有一些是完全虚假和编造的内容,比如前面提到的有人居然声称自己看了国足0-12马来西亚的比赛;另一些是部分事实,比如将这次中国俱乐部的失利写成是“中国足球0-12,惨败马来西亚球队”,合并比分的算法虽然少见但也有些道理,而后半句也的确发生了,只不过当它们连在一起的时候暗示了一些其实并没有发生的事情。

然而无论是哪一类,这样的信息是有毒的——它们的毒性在微博这样社交属性更重的地方会稍弱一些,在一些阅读属性更重的地方则会更强。

但有些平台没有能够阻止或者哪怕是影响这样信息的传播。截至我核稿的4月19日,这样显然符合平台对“夸张标题”违规类别的内容依旧在获得新的阅读。

这些平台们打着一些看起来充满吸引力的旗号,吸引着更多的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故事,却让那些夸张的标题和虚假的消息广泛传播。在一些平台上,靠着夸张不实标题的创作者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和收益,更是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后继者找到了致富捷径。

我一直认为,阅读应该是一件内容导向的事情,而非数据导向。诚然,从纸质媒体的时代开始,就有小报靠着所谓夸张的“黄色新闻”吸引关注,但在机构媒体的时代里,这些内容还有一定的审核制度作为保障。然而在自媒体中,这一切全靠自觉。

就像如今,哪怕一些有严格审核流程的机构媒体也会有专属于某些平台的定制夸张标题,但这些依旧不会有太多偏差。

又比如我的这一篇文章,在一些平台上的标题是“关于中国足球讨论的几点讨论”,在另一些平台上会是“只有懂球才能骂国足?批评足球从来都没有门槛”。但我相信每一个读完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都不会觉得我的文不对题。

然而,以“国足0-12马来西亚”为题,确实是另一回事了。

这就影响到了前面讨论的“批评”的基础。

我相信很多辱骂国足的人,也一定是在看到了不少信息后才作出的判断。只不过,他们收到的信息是“国足都是白斩鸡”、“国足天天吃海参女足天天吃不饱”、“国足输给越南后回国都在笑”,那自然作出了“国足太烂了怎么不解散”的判断。

就像这一次关于“国足0-12马来西亚”的话题,每一个不了解中国足球的人看到这个标题,自然都会以为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0-12输给了马来西亚国家男子足球队。

如果这样设身处地地去思考,那很多辱骂确实也顺理成章。

接受了这一类有毒信息的他们不会知道这是俱乐部的赛事,不会知道我们因为疫情防控政策导致无法派出主力,不会知道哪怕是派出去的这些球员中大部分也因为国内的防控政策已经有几年没有踢正式比赛了。

而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对于那些营销号们来说,就足够了。哪怕稍微有心一点的人,点开了那位“毛罗”的主页,也会看到来自平台“资深媒体人”的认证——万无一失,一个完全由他们掌控的信息茧房就这样牢固地建立了起来。

其实也不止是在足球。如今互联网上大部分讨论无法进行下去的原因,是双方接受到的信息完全不对等。当有一方只能接触到某些固定且片面消息来源的内容,而另一方对事情有更全面的了解时,对话就是没有价值的。

当然,这就超出了这篇文章想要讨论的话题边界,也远不是几千字能讲清楚的事情了。

关于中国足球讨论的另一点讨论,则稍微跟足球关系更密切一些了:国足1-1沙特的比赛结束后,关于于大宝那一次接应的讨论,从第一场世预赛结束后延续到了第二场,甚至有些相关讨论的词汇在月余后的今天还能看见。

其实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关于中国足球的技战术讨论了。回想一下,上一次看到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李铁算吗?李铁引起的争论或许不能算是完全针对场上的技战术,更多是对于李铁在场下,在新闻发布会上和社交媒体上针对球迷、针对媒体以及关于商业代言的一系列行为的声讨。我一直认为,李铁离任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技术性的。

从中超和国足的关注度在十多年前逐步回暖开始一直到今天,这一场关于于大宝球场行为决策的讨论,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关于技战术的大范围讨论。

不过,这好像也是机缘巧合:这样的讨论之所以会出现,还是缘起于营销号和短视频将于大宝称为“登场5分钟就开始散步”,随后足球圈里的流量营销巨头下场怒斥对方不懂球,最后才逐渐变成了一场至少令我感觉有所收获的技战术讨论。

之前曾经分享过我对国内足球媒体和舆论环境的一些观察——至少在当下,能够进入大部分普通球迷视野的媒体依旧以信息的传递为主要功能。

在最近这些年里,对于国家队和各级各类的俱乐部而言,跟队记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俱乐部的授权或者甚至是授意下,分享一些普通球迷难以触及的“内幕”消息。

这也是导致国内不少足球记者因为“话说半句”、“语焉不详”开始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我认识的一些记者老师,他们其实愿意说、愿意分享,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但这些思考有多少能够见诸于广大球迷,的确不受他们自己控制。

足球媒体的讨论环境确实也是很糟糕的。

回头望,哪怕只是十年前的国内足球媒体,哪怕当时在各类门户网站的体育板块里已经是标题党横行,但至少大部分内容还是扎实,或者至少是有信息增量的。

而如今,在“推荐”成为了各类平台上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后,在发布信息并获得流量几乎变成了零门槛之后,我们确实收获了很多优质的内容生产者,但至少在足球领域,更多的所谓“创作者”都是以流量和数据为第一驱动——比如前面提到的“毛罗”。

当然,在这样的环境里,原本的机构类足球媒体也只能屈从。这就是前面一段中提到的那种肉眼可见的变化:在各类平台上,同一条内容都会使用完全不同的标题。

但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标题之外,我们的足球媒体在内容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肉眼可见的是,来自一线记者的严肃评论开始逐渐销声匿迹,坐在屏幕后捕风捉影的、自媒体式的“评论”开始伪装成独家报道的样子被疯狂传播,以至于真正在一线的足球记者不仅人数急剧下降,而且“幸存者”们慎之又慎。

比如在这次于大宝引起的讨论风波中,媒体老师们,尤其是现在还供职于一些报纸、电视台的记者们,在发言上确实没有太大的空间。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次关于于大宝的争论中,立场的价值大于观点的价值,成为了一件似乎顺理成章的事情。

球迷在讨论时,给所有的发言人一个个贴上标签;不少媒体在发言时,也仿佛先行站好了队:理解于大宝的、反对于大宝的看起来泾渭分明,而且互相之间的沟通变成了攻击和辱骂:一方抨击对方“球盲”和“喷子”,另一方则说对方是“硬洗”,辱骂于大宝是“散步”和“不要脸”。

立场很重要吗?至少回到于大宝这件事情的讨论上,我觉得立场一点也不重要。

就事论事地说,在于大宝的这次选择上,无论是一些媒体联系到的那些专业的教练、球员,还是我身边的一些ABC级教练员,其实都很难形成统一的看法。

一些以青训为主的教练大多认为于大宝的接应方式并无不妥,戴伟浚的第二次突破选择略显勉强。另一些有成年队教练组经历的教练们,则大多认为这一次进攻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两人明显没有形成默契。

这只是对足球理解的不同,因为足球不只有一种踢法。

就我个人来说,我其实此前一向都不是很喜欢于大宝,但如果非要给于大宝的这次选择扣上“散步”的帽子,我也不是很认同。

其实这一次关于于大宝的那些严肃讨论,确实是令人有不少收获的。可惜的是,更多的人都陷入了指责与自己观点不同者的怪圈和泥沼中,让name calling的声音压过了一些有理有据的讨论。

如果这样有理有据的讨论更多一些就好了。

令人难过的是,这些年里,涉及中国足球的讨论中,善意的、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得不到关注。取而代之的,则是大量情绪化的评论甚至是臆想占据了主流。

很多人把“国足不行主要是这届球迷不行”当成是一个笑话,但实际上,当一定时间段之内关于足球的内容和情绪都是负面的时候,不难想象这会对下一代人参加足球的热情造成怎样的影响。

至少从现在看,曾经青训人数指数级增长的几个年龄段如今快要到了做出是否走职业道路的选择的时候,但不少人都因为如今足球的生存和舆论环境望而却步。

所以,在这样情绪和谣言交织的中国足球讨论中如何自处,成为了少数人最真实的困惑。我会愿意去传递一些好的声音,但一个人的声量总是有限的。当主流的声音嘈杂而偏激的时候,坚定其实也是一种艰难却珍贵的选择。

只能希望每一位愿意耐下性子读到这里的朋友,能够在参与某一次关于中国足球的讨论时,能先停一停,想一想。当看见那些好的、真诚的、不哗众取宠的文字和视频时,把它传递给你觉得能够理解足球困境的朋友们。

要说中国足球的困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是绝对不同意的。

但如果要说中国足球讨论的糟糕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觉得并没有什么错。

在各个平台关注我们,获得持续更新。

本文地址: http://www.gxyzhkxjgzz.com/xinwenzixun/202204201382.html

热门录像

更多